开滦工程师朱捷三,延请清末状元刘春霖为其母亲撰文并书写的《天津朱君夫人鲍氏墓志铭》拓片,为唐山收藏家申恩先生所藏。 一年前,笔者在申恩处见此拓本,其前后饰以厚木板,装裱为折子式样,精美非常。观其书法,笔画精到,结构讲究,章法工整,法度谨严,刻工完美还原墨迹,字口亦极为锐利,可谓为字帖善本。 明清以来,由名书家撰写的墓志,虽少了北魏墓志奇崛古奥之态,然愈加清丽工整,因此常有人拓印收藏,作为字帖揣摩学习。 此墓志撰写者刘春霖(一八七二—一九四四),字润琴,号石云。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,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,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,常自谓“第一人中最后人”。他擅书法,字体为馆阁体典型,以小楷最为有名,方正、光洁,娟秀端庄,当年即有“大楷学颜,小楷学刘”的说法,“颜”即颜真卿,“刘”即刘春霖。 清亡后,刘春霖曾一度隐居,但状元身份依然为世人所重,后陆续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、直隶省教育厅厅长、直隶自治筹备处处长等。曾两次代表徐世昌到山东曲阜,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主祭。继当年考上状元后,刘春霖名声再次鹊起。 一九二八年,刘春霖辞官,后以诗书谋生。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伪满洲国曾派人以溥仪的名义邀请他,许以“教育部部长”之职,被严词拒绝。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后,拉拢他出任 “北平市市长”等伪职,他坚辞不就。 由此可见,刘春霖晚年头脑清醒,以民族大义为重,宁鬻字为生也不贪名利,值得一赞。 《天津朱君夫人鲍氏墓志铭》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,刘春霖时年五十五岁。以此墓志内容看,他与鲍夫人并不相识,其事迹皆为其子朱捷三介绍。或许,刘春霖与朱捷三也不相熟,只是朱时为开滦矿务局工程师,因其家境殷实,发布启事征集其母亲的墓志铭,才得以成文。 朱捷三也是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。墓志记载,他七岁入私塾,十四岁已能为诗文。后来学习英文,在唐山京奉铁路南厂学绘图,又考取了秦皇岛矿务局绘图员,不久升任开滦水陆工程总监。接着又参加万国函授大学学习土木工程,升开滦工程师,变成企业的高层管理者,收入增多,生活富裕起来。 在开滦文史资料中,提及朱捷三的内容很少,这或许与他在秦皇岛就职时,因处理工人们增资要求不得力,被赶下台有关。 据《秦皇岛港往事回眸》(姚凤霞、王庆普主编)书中介绍,朱捷三是秦皇岛经理处的总监工,戴度数很高的近视眼镜。在秦皇岛港的工作中,得到经理马康尼菲的赏识,被提拔为总工程师。后又受新任经理齐尔顿的重用,擢升为副经理兼总监工。一九三一年春,工人们在秦皇岛港口增资斗争中,矛头直指朱捷三。掌控开滦的英国人在工人们的压力下,把朱捷三调离秦皇岛。 综观此墓志之内容,叙及鲍氏勤勉持家,隐忍处事。其家长里短,相对于清末动荡时局,一生也算平静安详,波澜不惊。然观其微言大义,贤淑温谨中,隐隐有丈夫气,其子朱捷三言:“非吾母之贤,不足以成吾父之志;非吾母之教,不足以成小子之学。”母子之情,溢于言表。朱捷三当年为开滦高层管理者,事业有成后,请名人撰写亲人墓志,以流传于后世,或为当时风气。
至此开滦建矿一百四十周年之际,天津书法界青年才俊刘半知主编的《鲍氏墓誌铭》出版发行,既可为开滦历史补遗,又可作书法字帖,供爱好者学习,善莫大焉。 抚书思之,墓志能请到清末状元刘春霖撰写,其文章与书法之分量,便与一般人不同。史载,当时官宦之家,都以得到刘春霖书墓碑、墓志为荣,由此可想开滦一位工程师当年的社会地位。 曾为开滦人的朱捷三,因母亲墓志而名后世,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。 韩立军谨识 二零一八年四月
|